查看原文
其他

科学报国 实现梦想-在"百人计划"入选者国情院情研讨班上的讲话

2016-10-02 刘伟平 战略与政策论坛

科学报国 实现梦想——在“百人计划”入选者国情院情研讨班上的讲话

刘伟平
(2016年9月6日)

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在雁栖湖畔美丽的国科大校园,我们举办第十四届“百人计划”入选者国情院情研讨班暨“走进中国科学院·海外人才行”活动。

  首先,我代表中国科学院向前来参加本次活动的大富配天集团孙尚传董事长、11位中科院海外评审专家、85位海外青年博士,2012年度“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者代表,新近回国工作的127位“百人计划”和“青年千人计划”的入选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中科院一直高度重视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通过“百人计划”、“千人计划”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是我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渠道。为了使海外引进的青年学者尽快了解国情院情,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我院自2003年开始举办“百人计划”入选者国情院情研讨班,至今已成功举办了13届。与此同时,为了让海外青年学者更多地了解科学院,为他们将来回国工作或为国服务搭建平台和沟通的桥梁,从2011年开始我院每年举办“海外人才走进科学院”活动,今年按照院里要求,这个活动更名为“走进中国科学院·海外人才行”,得到了海外青年学者的广泛关注。今天,我们在这里同时举办这两个活动,旨在给海内外的优秀青年学者提供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熟悉国情院情,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加强科技合作。借此机会,我讲三点意见。

  一、回国创新发展恰逢其时

  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和政策,把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摆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同时也为科技人员开展科技创新、激发创新活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具有历史意义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开启了我国科技发展新的历史征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指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深入阐述了为什么要建设科技强国、怎样建设科技强国,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的号召。大会提出,要推进科技领域的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充分调动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要给科研院所和高校开展科研工作更大的自主权,为科研人员松绑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环境,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让有贡献的科技人员名利双收。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创新驱动实质上就是人才驱动。今年2月份,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就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意见》也对保障和落实用人主体自主权,完善符合人才创新规律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完善对基础研究的长期稳定支持机制,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完善收入分配政策等相关方面内容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国家和我院“十三五”规划也对人才工作做出了部署。目前,在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的安排下,国家和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制定相关政策,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意见》精神。比如,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研究确定了完善中央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的措施,大幅提高科研项目的人员费比例,更好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前不久,我院与科技部联合下发了《关于新时期加快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指导意见》,坚持“放管服”相结合,将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权力下放,赋予院属单位更大自主权,以充分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院党组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要求,主动改革院内人事人才管理政策,让各类人才尽展创新才华,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队伍。

  在创新环境、人才政策日臻完善的今天,各位“百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从海外学成归来,带着追求卓越的科学梦想,到科学院来创新发展,应该说是赶上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相信通过努力钻研,你们一定能够不断取得新的创新成果。对于目前仍在海外求学或工作的科学家,国家和我院也将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更加灵活的方式,支持大家通过多种形式为国服务,也真诚欢迎大家最终选择回国工作,真正使创新创造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尽展创新才华适得其所

  中科院作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奠基者和骨干力量,始终发挥着科技国家队和引领我国科技发展“火车头”的作用,始终发挥着国家科学思想库和改革先行者的作用,为我国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国家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从“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到曙光超级计算机,从陆相成油理论、中微子振荡模式到最近的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万米级海斗深渊科考,不断取得重大科技成果。2013年7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我院时指出,中科院是党、国家、人民可以依靠、可以信赖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这是对我院以及广大科技人员的高度肯定。

  从近一个时期发展情况看,我院“十二五”期间的重大成果产出,无论是创新质量还是社会显示度,与“十一五”相比都迈上了一个大台阶,获得2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十二五”时期全国总共有3个);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3项基础研究重大突破均由我院完成。我院的物理、化学、地学等学科整体产出水平都位居世界前列,铁基超导、量子通信、中微子、干细胞、纳米等若干前沿方向开始进入并行、领跑地位。这是我院人才队伍的整体水平和创新能力稳步提升的重要体现,更是优秀科技人才能在我院充分展现创新才华的有力佐证。

  当前,我院正在认真组织实施“率先行动”计划,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院提出的“四个率先”要求,这其中就包括“率先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那么什么是国家创新人才高地?怎样才能建成国家创新人才高地?我认为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就是国内最高水平科技人才的荟萃之地,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源头之地,是全球科技英才向往的创新乐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院制定了深入实施“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的意见,通过系统设计、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政策环境、强化保障措施,充分发挥人才效能,激发创新活力,提高我院吸引、凝聚和造就优秀人才及团队的国际竞争力。

  我院有集科研院所、学部、教育机构于一体的建制化优势,有紧密结合科研实践科教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特色和优势,有凝聚海内外英才造就一流团队的平台和机制优势(国家已经建成运行和在建的大科学装置2/3以上在中科院)。正是由于具备这些综合优势,我院引进的人才很多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发展成为各领域的领军人才。我院通过“百人计划”引进的2000多名海外优秀人才中,已有38位成为院士,600余位获得杰青,百余位成为“973”首席,近百位成为基金委创新群体负责人。比如,“百人计划”入选者潘建伟,回到中科大工作后,在量子通信领域取得一系列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成果,2015年带领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百人计划”入选者王贻芳,在中微子研究领域获得重大进展,2016年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这是中国本土团队首次获得该国际奖项。我院“百人计划”实施20多年来的显著成效,充分证明我院是培育青年人才、促进青年科技人才茁壮成长的沃土,在这个舞台上,大家一定可以尽展才华。因此,在座的青年学者们有理由相信,到科学院工作肯定是一个正确的选择,科学院事业的发展也需要你们的热情参与。

  三、发扬爱国奉献精神,实现科学报国梦想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我今年4月份到科学院工作以来,去了40多个研究所调研,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老一辈科学家在国内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工作条件极为落后的情况下,毅然选择回到祖国怀抱,能够做出“两弹一星”这样伟大的贡献?我想,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那一代科学家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钱学森曾经说过:“我作为一名中国的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一生所做的工作表示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的奖赏。”

  我国作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大国,科技创新正在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由跟踪和并行为主进入跟跑、并跑、领跑并存的阶段。科技部发布的第五次技术预测结果显示,在信息、生物、资源、遥感、海洋等14个技术领域的1346项技术中,约16%处于世界领先水平,30%处于并跑阶段,54%处于跟跑阶段。这一方面说明我国的科技发展有了长足进步,另一方面也反映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我们的前沿基础研究依然相对薄弱,原创成果少,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长期受制于人。当前,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不仅正在重构世界科技创新版图,而且正孕育新一轮产业变革,谁率先实现突破,谁就可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格局中取得先机、占据有利位置。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缩短与科技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提高科技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需要每一位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各位青年学者都有海外留学、工作经历,视野开阔,理应走在科技创新的前列。不管是新近回国工作的“百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还是目前尚在国外求学、工作的海外学子,希望你们都能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留学报国、科学报国、创新为民的光荣传统,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己任,努力把科学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助力我国的科技创新和发展,以不同的方式共同参与到实现国家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最后,我代表中科院特别感谢大富配天集团,稍后他们将与我院签署新一轮的捐赠协议,“十三五”五年,每年投入1000万元资助我院从海外引进高层次人才。在此,我提议我们以热烈掌声感谢大富配天集团和孙尚传董事长!

  还要感谢前来参加本次活动的各位海外评审专家,希望你们更好地发挥经验和资源优势,不断推进与我院的科技交流合作,不断提高我院的国际化水平。感谢参加“走进中国科学院·海外人才行”的各位海外青年学者,希望你们利用这次活动机会,多到我院研究所看看,条件成熟时欢迎大家早日回国或为国服务,更希望大家能最终选择回到我院来工作。

  希望各位“百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坚信自己的选择,坚持自己的梦想,树立创新自信,强化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在我院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服务国家“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贡献青年科技人员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谢谢大家!


刘伟平 中科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正部长级),兼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党委书记、中国科学院党校校长。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八届中央委员。


《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建设的意见》

中国科学院

近日,中国科学院印发《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要求,努力使中科院真正成为科技英才的首选用武之地,让各类人才尽展创新才华,凝聚和造就一批科技大师、领军人才和尖子人才。

  《意见》的出台是中科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和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之一。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科院人才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意见》结合中科院发展需求和人才工作实际,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导引,进一步改革人事人才管理制度,研究提出了加强人才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将在充分调动全院科技人才创新积极性,推动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建设,保证“四个率先”目标的顺利实现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意见》明确了中科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有针对性地提出了6大方面25条具体举措,主要包括:

  • 合理进行人才资源配置,努力完成“十百千万”人才队伍建设目标;

  • 深入实施人才培养引进系统工程,更大力度地做好海外优秀人才引进工作;

  • 深化人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改革,试行预聘和长聘制度,促进科技人员有序流动;

  • 建立符合现代科研院所特点的分配与保障体系,试行协议薪酬制度;

  • 建立完善人才智力共享机制,强化人才团队优势,加大科教融合培养创新人才力度;

  • 深入实施国际化推进战略,拓宽国际化人才培养与交流渠道。

  《意见》提出,中科院将主动改革人才政策,在用人管理、岗位设置、薪酬分配等方面,集中向院属单位下放一批人事人才管理权限,赋予用人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多的人权、事权和财权,更加符合科研事业发展规律,有利于科研单位根据发展需要凝聚人才、用好人才,有利于稳定和激励科研人员开展长期性、创造性的科研探索。

  《意见》要求院属各单位、院机关各部门认真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以组织实施“率先行动”计划为统领,立足“三重大”(重大原创成果、重大战略性技术与产品、重大示范转化工程)的战略布局,大力促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国家创新人才高地建设。

   “战略与政策论坛”聚焦创新发展战略与政策,推送分享“战略与政策”相关研究成果和动态信息,交流探讨国家创新战略与政策研究!

   您可以点击右上角,分享给朋友,也可以添加公众号“StrategyPolicyForum”关注,或长按、扫描识别上方二维码加以关注。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欢迎赐稿:Email:strategy_policy@163.com!


1.[专论]服务国家宏观决策 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

2.有些人可能会被历史淹没,但丝毫不影响他的伟大

3.如何以人才驱动创新

4.从党外人士座谈会和政治局会议看经济形势和下半年经济工作

5.如何为创新驱动提供优质人才服务

6.基于获奖者年龄的国家科技奖激励效用分析

7.国务院印发《北京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方案》

8.吴晓莉专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丁仲礼

9.创客们的最新灵感缪斯是什么?

10.创新驱动关键:激励人才

11.走向全面创新时代

12.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全文)

13.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创新大会上的讲话(全文)

14.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全文)

15.《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16.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如何进行?

17.优化人才体制 释放创新活力

18.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

19.两位北大老校长的经典演讲

20.校长教授们连鼓四次掌,李克强总理在北大讲了啥

2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优化学术环境的指导意见》解读

22.中国创新成就与未来五年部署

23.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

24.以制度创新激发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

25.@热点关注【万劲波】完善国家科技创新决策咨询制度

26.“互联网+”如何助推中国经济腾飞

27.我们的伯乐和千里马在哪?

28.科研领域权力寻租亟待破除

29.诺奖和阿贝尔奖得主约翰·纳什因车祸去世

30.深切悼念牛文元先生

31.悼念、缅怀中科院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牛文元先生!

32.隐身在集体中的诺奖得主

33.屠呦呦为什么会落选院士

34.科学奖励中的个人与集体——以青蒿素获奖引发争论事件为例

35.4年前获得拉斯克奖 贡献是创制抗疟药青蒿素

36.在“赛马”中“养马”和“相马”

37.刘鹤获中国经济学最高奖

38.以全球史视野审视中国传统科学技术

39.“高精尖”人才需要什么样的制度土壤

40.科技体制改革的三项基础性任务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